畲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典型散居民族。闽西是我国畲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现确认的畲族人口有4.5万余人,全市有2个畲族乡、51个畲族行政村、222个畲族自然村。在开发闽西的历史长河中,畲族与其他民族尤其是汉族中的客家民系一起,发挥了重要作用。
闽西畲民外迁示意图
畲族源于南方土著民族,夏代称苗蛮;商周时期称闽蛮;秦汉时或与越人融合,泛称山越;六朝以后称“蛮 僚”,世居山林,以狩耕为业;宋元以后,被称作畲民,并开始大规模的迁徙,广泛分布于闽粤、闽赣、闽浙交界山区以及闽东沿海一带。
唐朝廷在畲族先民聚居的汀州、漳州、潮州一带施政,辟地置寨,促进畲族山区经济发展,畲汉两族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
宋元时期,畲民开始从闽西迁徙至闽中、闽北,明清两代继续迁徙到闽东、浙南、台湾、安徽、贵州等地。在漫长的历史迁徙中,促进了畲族与其他民族的融合发展。
闽西畲族入迁闽东、浙南的谱牒记载
展开全文
咸丰三年福鼎蓝氏族谱
民国三年浙江兰溪西畈坞蓝氏族谱
民国三年霞浦牛胶岭蓝氏族谱
闽西部分畲族迁往闽东、闽北概况表
迁入地及姓氏
迁入时间
迁出地
霞浦溪南牛胶岭蓝姓
清康熙初
上杭
霞浦沙江罗浮蓝姓
清康熙初
上杭
寿宁南阳帽底蓝姓
清康熙年间
上杭
福鼎前岐梅溪蓝姓
清雍正二年
上杭
福安上白石聚仙岗蓝姓
清康熙年间
上杭
南平延平吴坍蓝姓
清朝初年
上杭
福安坂中大林钟姓
唐五代年间
上杭
福鼎赤溪尖山钟姓
明天启年间
武平
蕉城八都灵山钟姓
清顺治年间
武平
蕉城八都丹斗钟姓
清顺治年间
武平
蕉城斑竹钟姓
清雍正三年
武平
松溪招沙甲雷姓
约清初
长汀
松溪大布村上兰厝蓝姓
清康熙四十五年
长汀
松溪大布村下兰厝蓝姓
清康熙、雍正年间
长汀
闽西部分畲族迁往浙江概况表
迁入地及支族名称
迁入时间
迁出地
龙泉新庄钟维盛支族
清康熙年间
上杭
龙泉历阳钟耀明支族
清康熙年间
武平
衢县七里上门雷上先支族
清乾隆十四年
上杭
衢县七里少伸蓝鼎玉支族
清嘉庆年间
上杭
开化叶坑钟钦公支族
清康熙年间
武平
常山缸窑蓝雨旺支族
清雍正年间
上杭
金华中戴鸽钨塔钟运来支族
清雍正元年
武平
金华溪口芝肚坑钟新养支族
清乾隆元年
武平
宋元以来,闽西畲民播迁粤东、闽南、闽东等地,明清之际或因战事,或因生计渡海赴台,为开发台湾、保卫台湾作出了重要贡献。
因更朝换代、几经战火、民族迁徙频繁,畲民与汉民特别是汉民族中的客家杂居一起,其生产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等均趋于融化。畲族人亦体现出勤劳、勇敢、团结、奋进的民族性格,与其他民族特别是汉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的格局。
来源:福建省上杭县博物馆 上杭文体旅游
编辑:木英 审核:林林监制:张强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